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宏观

央行:下一阶段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时间:2015-05-08 22:17:34  来源:  作者: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二○一五年第一季度
 
第五部分 货币政策趋势
一、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进入长期的再平衡调整期,各
经济板块运行逐渐显示出差异和分化。总的来看,弹性较强、市场出
清和结构调整较快的经济体表现出了更强的复苏势头。在全球性调整
 53
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也正处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和前期政策消化
三期叠加的阶段,从增速变化、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等角度看,经济
进入“新常态”的特征更趋明显。结构调整为中长期的经济增长注入
动力,但短期看则面临下行调整的压力,需要坚持处理好稳增长、调
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虽然面临的内外部形势依然错综
复杂,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仍有不少有利条件。一是经济体量
较大,市场空间广阔,回旋余地大,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强。从产业看,
传统增长引擎放缓,但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以互联网经济
等为代表的新增长点加快成长,消费热点不断涌现;从区域看,部分
老工业地区、资源性地区较为困难,但结构调整起步早、转型升级步
伐快的东部地区和部分中西部省份经济逐步趋向平稳运行。二是伴随
着力于激发经济活力的改革和结构调整措施陆续出台,新登记注册企
业快速增长,创业浪潮正在兴起,有助于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一带一路”、“京津冀”及“长江经济带”战略逐步推进,铁路、水
利、棚改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和公共设施项目启动实施,都有利于稳定
投资和经济增长。三是宏观政策效果逐步显现,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
紧适度和预调微调,流动性整体充裕,市场利率明显回落,社会融资
成本有所下行,有利于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随着统筹使用和盘活
存量资金力度逐步加大,也将助推财政政策更好地加力增效,加大对
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上述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国民经济有望保持
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当然,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从国际上看,受
 54
多种因素影响,外需改善对出口的拉动作用较为有限,全球经济再平
衡调整过程中各区域运行和宏观政策继续分化,溢出效应加大,国际
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和跨境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都可能会比较大,地缘
政治等非经济扰动因素也比较多,环境复杂多变。从国内情况看,经
济下行压力加大,内生增长动力尚待增强,经济增长仍在较大程度上
依靠政府主导的投资推动,在投资率已处高位和债务约束增强的情况
下进一步扩张空间有限,且持续增长的债务规模导致大量资源用于归
还和维系债务,容易使宏观经济产生内生的紧缩效应,结构调整和去
产能过程仍将伴随经济的下行压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
生和防风险的任务艰巨。需要适应经济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变化,在一
些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加快培育和强化新的经济增长点,激发经济活
力,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拓展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领域和空间。
在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价格涨幅保持低位。物价变化主要受
供需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从需求面看,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从供给面
看,受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美元波动中走强等影响,以美元计价的大
宗商品价格可能低位盘整,将对价格走势持续产生影响,总体看物价
保持低位运行的概率较大。中国人民银行 2015 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
问卷调查显示,未来物价预期指数为 59%,较上季下降了 5.5 个百分
点。应当看到,在经济增速换挡和结构调整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
的物价下行压力,其中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下降、电子商务快速发
展减少物流费用、创新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等都有利于降低成本,从
而产生正面供给冲击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 2015 年第一季度企业家
 55
问卷调查显示,产品销售价格指数较上季下降了 1.5 个百分点,较上
年同期下降 3.1 个百分点,同时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则较上季下降
1.6 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下降了 6.4 个百分点,当然若物价持续走
低也可能对市场预期产生影响,并推高实际利率水平,因此对物价变
化及其影响应全面、客观研判。未来的物价走势取决于内外部经济环
境的变化,而前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效果也正在逐步显现,须
继续密切监测和观察。
 
二、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
中国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
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
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
的总体思路,更加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
定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和预调微调,既
要防止过度“放水”固化结构扭曲、推升债务和杠杆水平,也要根据
流动性供需、物价和经济形势等基础条件的变化进行适度调整,为经
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促进经济科学
发展、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寓改革于调控之中,把货币
政策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的决定性作用。针对金融深化和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疏
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提高金融运
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一是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优
 56
化政策组合,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
长。根据内外部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完
善中央银行抵押品管理框架,调节好流动性水平,保持货币市场稳定。
目前各类货币政策工具都有较大的空间,能够有效调节和供给流动
性,无须以量化宽松的方式大幅扩张流动性水平。继续引导商业银行
加强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做好各时点的流动性安排,合理安排资
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继续发挥差别准
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逆周期调节和结构引导作用。结合支小支农贷款
投向、资本充足率高低、风险内控状况、机构新设、区域发展等五大
“元素”,合理确定并适时调整政策参数,更好地体现差别化和针对
性,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实需和季节性规律安排好贷款投放节奏,同时
将更多的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继续探索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的机制和手段。
二是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优化
流动性的投向和结构,落实好“定向降准”的相关措施,发挥好信贷
政策支持再贷款和再贴现政策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
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对水利建设
项目的倾斜力度,积极做好新型城镇化的各项金融服务;继续贯彻落
实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拓宽小微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支持小
微企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加强评估结果
与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工具的关联,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
小微企业的信贷资金投入;做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金融服务工作,
 57
开发适合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特点的融资产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
点行业和科技、文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努力
做好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金融服务工作;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
务,积极稳妥推动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加强连片特困地区金融服务协
调联动;积极发展普惠金融,努力做好就业、助学、少数民族、农民
工、大学生村官等“民生”领域的金融支持和服务。落实好差别化住
房信贷政策,改进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金融服务,继续支持居民
家庭合理的住房消费,进一步拓宽正常化、市场化的融资渠道。进一
步发挥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作用,支持棚改、水利、中西部铁路等重
大项目建设。继续通过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完善银行公司治理、
清理不合理金融服务收费、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加金融供给、加
大改革和结构调整力度等多措并举,标本兼治,着力降低社会融资成
本。
三是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
融资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进一步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
机制,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继续推进同业存单发行和交易,
探索发行面向企业及个人的大额存单,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负债产品市
场化定价范围。继续培育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和贷款
基础利率(LPR),建设较为完善的市场利率体系。建立健全中央银行
的利率调控框架,加强预期引导,强化价格型调控和传导机制。进一
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增强
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
 58
本稳定。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为基于
实需原则的进出口企业提供汇率风险管理服务。支持人民币在跨境贸
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稳步拓宽人民币流出和回流渠道。推动人民币对
其他货币直接交易市场发展,更好地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
服务。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变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加强对跨境资本的
有效监控。
四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定经济增长、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开放和防范金融风险方面的
作用。加强市场基础性建设,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高效的
投融资市场。推动市场创新,丰富债券市场产品和层次,更好地满足
投资者需求。继续完善做市商制度,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为培育有
效的收益率曲线夯实基础。丰富投资者群体,培育多元化的参与主体,
继续推动金融市场、金融产品、投资者和融资中介多元化发展,推动
符合条件的境内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强化市场化约束
和风险分担机制。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强
化市场监管,充分发挥公司信用类债券部际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强监
管协调,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市场化约束机制建设,规
范市场主体交易行为,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
规范发展。
五是深化金融机构改革,通过增加供给和竞争改善金融服务。继
续深化大型商业银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形成
有效的决策、执行、制衡机制,把公司治理的要求真正落实于日常经
 59
营管理和风险控制之中。落实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改革方案,科
学建立资本约束机制,健全治理结构,完善财税扶持政策,构建符合
中国特色、能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可持续运营的政策性和开发性
金融机构及其政策环境。继续推动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在加强
监管前提下,鼓励各类型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组织、中介机构有序发
展,形成各种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竞争的金融生态。进一步完善互联网
金融相关标准和制度,促进公平竞争,加强行业自律,提升风险防控
能力,切实维护投资者权益,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六是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切实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加强宏
观审慎管理,引导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督促金融机构加强内部控制,
切实改进信贷管理和流动性管理,提高防控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健全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预警和评估体系,继续加强对地方政府性债
务、房地产市场、产能过剩行业、各类影子银行业务、企业互保联保
等风险领域的监测分析,动态排查风险隐患,督促金融机构及有关方
面做好各种情景下的应对预案。充分发挥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
制度的作用,强化交叉性、跨市场金融产品的风险监测和监管协调,
促进各类金融市场、各类金融工具的协调发展,建立健全金融综合统
计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扎实做好存款保险制度的组织实施工作。采
取综合措施维护金融稳定,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
线。
 
欢迎关注全球金融网微信公众平台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宏观
· 新华社:去库存不能靠“打鸡血”一蹴而就
· 中央深改组会议:关键性改革举措要抓紧推出
· 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蔡英文讲话没有明确承
· 今年一季度大陆与台湾地区贸易额同比下降11.
·国务院任命张涛为央行副行长
聚焦
宏观